图片
图片
这首《江村》就像是在描绘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,从田间的稻谷到邻里的情谊,从祖辈的传承到对外面世界的思考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诗人并没有一味地赞美乡村生活,而是在最后来了个转折——提到了书生对这种生活的看法。这种对比很有意思,让人不禁思考: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?图片
图片
图片
《江村》
刘驾〔唐〕
江水灌稻田,饥年稻亦熟。
舟中爱桑麻,日午因成宿。
相承几十代,居止连茅屋。
四邻不相离,安肯去骨肉。
书生说太苦,客路常在目。
纵使富贵还,交亲几坟绿。
图片
【01】江水灌稻田,饥年稻亦熟。舟中爱桑麻,日午因成宿。
〖📜释义〗
江水流进稻田里灌溉庄稼,即使是荒年稻子也能成熟。坐在船上看着岸边的桑树和麻田,觉得很美好,到了中午就在船上休息过夜。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种很踏实的生活状态。有水灌溉,有收成保障,这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。想想看,多少地方靠天吃饭,遇到旱年就颗粒无收。而这里的人们,因为有江水的滋润,连荒年都不用担心。【02】相承几十代,居止连茅屋。四邻不相离,安肯去骨肉。
〖📜释义〗
祖祖辈辈传承了几十代,一直住在相连的茅草屋里。四邻八舍都不愿意分开,怎么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呢。几十代人都在这里生活,房子虽然简陋,但邻里关系却非常紧密。"四邻不相离"这句话特别温暖,说明大家相处得很和睦,谁也不愿意搬走。【03】书生说太苦,客路常在目。纵使富贵还,交亲几坟绿。
〖📜释义〗
读书人却说这样的生活太苦了,总是想着外面的路。即使将来发达了再回来,那时候亲朋好友恐怕已经去世很多了。前面都在说乡村生活的美好,突然来了个"但是"——书生觉得这样太苦,想要出去闯荡。这种心理其实很好理解。历史上多少文人都有这样的纠结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但代价也很大。等你功成名就回来的时候,可能物是人非,"交亲几坟绿"这个画面想想就让人心酸。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?是眼前的安稳,还是远方的可能?也许答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做选择的时候,我们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就像诗中的村民,他们选择了安稳和陪伴;而书生选择了远方和可能。两种选择都没有对错,只是价值观不同而已。END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可以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